一、依據市場要求,提高計量工作的適應性
計量工作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它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2003年,******標準化組織在投票表決中以95%的贊成票通過了IS010012:2003《測量管理體系――測量過程的測量設備的要求》,并于2003年4月15日由******標準化組織正式頒布。IS010012與IS09000系列標準一樣,具有很強的市場需求觀念包含了許多對計量工作的新認識、新觀念和新需求。新標準的頒布標志著企業計量工作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IS010012標準強調市場的需求、強調用戶的意見,因而它有較強的實用性、靈活性和可選擇性。在IS010012標準中并不具體規定有關計量的考核指標,也不告訴企業須***購置哪種計量檢測設備,而是要求企業的計量工作要適應市場需要,通過分析用戶和其它技術規范的要求,去選擇滿足需要的計量檢測設備。IS010012要求企業應該制定計量目標和計劃,但并不具體指出計量的目標和計劃是什么,而是要求企業自己制訂適用于自身的目標和計劃,不同的企業應根據企業產品類型、企業規模、對象、環境、產品質量方針的不同,制訂自己的計量保證計劃,建立適用于自己的目標。IS010012要求企業建立計量確認體系和測量過程的控制,并不要求企業照抄某種體系,而由企業根據自身需要建立適用的計量確認體系和測量過程的控制。也沒有提供文件和程序的樣本,而是由企業自己制訂。采用怎樣的標準對我國企業計量人員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沒有固定的格式照搬,沒有統一的考核指標定調,企業計量人員須***對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十分熟悉,對市場和用戶的需求有較深的了解,才能提出如何建立滿足需要的計量控制體系。我們企業就是要根據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的意見、建議和需求,來制定我們的計量目標、計劃,來組織、開展我們的計量工作。
二、建立科學有效的計量確認體系
計量確認體系具體包括計量檢測設備的管理、確認和文件三部分。計量確認包括對計量檢測設備的校準、調試、修理、封印和標記以及規范等一組操作。單從內容上看,計量確認體系對計量檢測設備的規范、配備及性能要求、儲存與保管、量值溯源、記錄、標記、環境條件、計量人員以及管理制度等九個方面的要求與我國企業計量工作的做法在形式上基本相同。但是計量確認體系是把以上各項當成一個系統工程去考慮,當成一個整體去操作,它通過程序文件將各部分的工作聯系起來,明確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發揮其整體效益,并不因人之變動而隨意改變。而我國企業計量工作的各個環節往往分散在幾個部門去操作,其規章制度之間也沒很好的銜接,企業計量部門對計量器具的配備和計量性能的評審往往沒有參與,計量檢測設備分散管理,調試和修理也沒有統一管理,形成不了體系。
建立一個體系須***要有反饋系統,IS010012的計量確認體系要求對確認體系的定期審核與評審,以及對程序文件的修改等要求構成了計量確認體系的反饋系統,以保證計量確認體系能貫徹實施,有效運行,并處于一種動態平衡狀態。有了反饋才能使整個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隨時調整不合適的的方,使整個計量確認體系能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從而構成了對計量檢測設備的管理、確認、有效使用和信息反饋的全部閉環過程。這就表現出企業計量確認體系的優越性。它可以按程序修改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體系,以增強體系的適用性。
另外,計量確認體系是一個文件化的體系,這個體系是通過文件把全部工作聯系起來的。這些文件應具有聯接性、規范性、針對性、動態性、法制性。計量確認體系象一個載體,把所有的計量確認工作帶動和聯系了起來。
總之,IS010012提出的計量確認體系是一個比較系統的、科學的、規范化的管理體系,能使企業計量工作更加適應生產經營、科研市場的需要。
三、以實用為原則,合理選擇確認間隔
“確認間隔”在我國常常用“檢定周期”來表達。實際上“檢定周期”只是針對檢定而言,而確認間隔包括了檢定、校準、調試、修理以及其它傳遞方式的時間間隔,所以,檢定周期比確認間隔的范圍要窄。
我國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對企業計量器具的量傳方式主要是檢定,檢定具有較強的法制性。其周期的***長期限往往是由技術法規統一作出規定,不允許企業自行調整。由于企業計量器具使用時的情況不同,如:使用的頻繁程度、使用的場合、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指標,以及使用時的環境等方面不相同,因而制定普遍適用的檢定周期,是不可能的,另外計量器具量傳方式的不同,如:校準、比對,計量信息傳播或計量保證方案的采用等,因而傳遞的間隔也不一定相同。間隔過長會使企業的測量數據失準而造成風險,過短又會增大費用支出。為此,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自身情況對確認間隔提出專門的客觀評審準則,并據以作為影響確認間隔選擇的規定。從而使“死周期”變成“活間隔”。以***小的支出得到***大的計量效益。
四、加強數據管理,實施測量過程的控制
IS010012提出了測量過程控制的觀點、要求和方法,這是對企業計量工作的深化和發展。
測量過程與生產過程是很相似的。測量過程的“產品”就是測量數據。所不同的是工業產品的規格是人為設計出來的,并強加給產品的,而測量數據的“規格”則是測量過程長期積累數據的有限平均值,不是人為設計出來的,而是測量過程本身自有的,長期歷史數據計算出來的。
測量過程控制是根據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方法實現對測量過程的控制。因此測量過程的控制要對測量過程不確定度進行評定,特別是對測量結果有疑義或爭議時,就特別需要不確定度。用準確的測量過程控制方法可自動給出確定測量準確度置信程度所需要的數據。在評定不確定度時可采用統計方法進行,還有不能按統計方法評定的不確定度,采限修正方式或估計不確定度。
測量過程控制的目的是要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可靠。它不僅僅在管理上要求企業計量部門對重要的測量結果給以檢查、認證或直接由計量部門進行測量,也不僅僅是要求測量數據與生產控制形成一體。它是通過對測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其測量不確定度是否處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從而實現對測量過程的控制,是一種定量的科學分析方法,可實現測量數據長期受控。由于溯源過程也是一種測量過程,所以它也適用于對溯源數據的控制。
為了實現對測量過程的控制,企業應建立一整套相應的保證措施,如:文件化的規定,職責的分配以及制度測量過程的技術規范,包括設備、測量程度、使用條件和其它影響因素;建立測量過程的控制系統,進行測量過程數據的分析,對測量過程進行驗證、監督和對控制系統失效的糾正措施。以及對測量過程控制系統的定期審核和評審等。
總之,我們就是要通過對測量過程所得數據的監視和分析,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從而使計量檢測設備的計量性能連續的保持在規定的特性范圍內。
南京昌暉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計量中心 周林